查看原文
其他

我相信99%的人看到这里都有撕CPA书的冲动

徐甘木 徐甘木
2024-08-28

金融工具减值是新旧金融工具准则中最大的变化,之前用的是“实际发生法”,现在用的是“预期损失法”,而且还为这个预期损失法搞了个非常高大上的“三阶段模型”。


教材的原文我就不贴了,相信绝大部分老铁看到这里都要昏过去了,分分钟想把书撕了祭天。


没办法,教材的编写总是这样,先抛出一个难懂的概念,然后还没怎么解释,就立马抛出了一个更为难懂的模型去给大家讲怎么计量。


大家都还没搞懂什么是预期损失呢,就开始告诉大家预期损失该如何分三个阶段计量。

不过各位老铁莫慌,听我细细讲来。


之前采用的“实际发生法”,其实就是等金融工具有减值迹象了,实际发生损失了才计提减值。


比如你买了A公司1000万的债,人家都连续半年没还你利息了,你才开始对自己购买的债计提减值。


多滞后啊。


等你计提减值的时候,黄花菜都凉了,搞不好公司老板都上失信人名单了,搞不好公司员工都在拉横幅说“还我血汗钱”了,搞不好公司都在破产的边缘了,你还在那里计提少收的那点利息对应的减值呢。



那现在的“预期损失法”是什么意思呢?


就是不等实际损失发生,而是结合过去的信息和对未来的预判来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。


所谓损失=未来的合同现金流*违约率*违约损失率。


违约率就是对方有多大的概率会违约,违约损失率就是对方的违约会对你造成多大的影响。


确认预期损失的关键,就在于合理估计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。


比如你放贷给别人1000万,期限5年,每年利息50万,5年总共的合同现金流就是1000+50*5=1250万。


你首先根据历史的放贷经验,发现总有那么10%的老赖要违约,那违约率就是10%吗?


显然没这么简单。


你不仅要回顾历史,还要展望未来。


展望了一下未来的疫情,你突然发现违约的可能性不止10%,于是上调到15%。


然后你根据历史的违约损失情况,发现总有那么20%的钱收不回来,那违约损失率就是20%吗?


显然也没这么简单。


你展望了一下现在各国的冲突,发现岂止20%的钱收不回来,搞不好50%的钱都收不回来!

现实总是让人难过的。


但只有这样,才能尽快地把可能的损失确认进表内,而不是等到对方都要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了,才轻描淡写地在自己账上记下:


哦,它欠我3个月的利息没还。。。。。。


 

欢迎各位老铁给我来个素质三连:

点赞+在看+分享!


历史CPA文章大合集网址为(每个月更新一次):

https://dlj.li/xuganmucpa(推荐使用电脑端打开)


使用方法见:升级版的CPA文章大大大合集来了!!!


虽然我的标题挺不正经,但我分享的都是正经的干货:
(1)会计准则的大白话解读;(2)转行财务分析的亲身经验分享;(3)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的提效神器推荐等等;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徐甘木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